信息公开清单目录
学校概况
招生管理
学生管理
财务管理
规划计划
教学教研
教师管理
教学质量
体育
美育
劳动教育
校园安全
教学质量

【校企合作】滁州市应用技术学校校企合作规划

【来源:】 【发布人:戴婷婷】 【发布时间:2020-09-22】 【点击量: 字体大小

根据我校示范校重点专业建设内涵要求,开展校企合作,是专业快速发展,提高办学综合实力的重要举措;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为进一步推动该项工作,使校企合作向深层次发展,推进专业与产业的对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区域经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制定以下校企合作工作方案。

一、合作原则

1.服务企业原则

为企业服务是专业的指导思想,也是打开校企合作大门的前提和基础,决定着合作成败和成功率的高低。机电专业、财会专业、计算机专业和农林牧渔专业等各个专业主动深入企业调研,了解企业人才需要状况、用人标准、技术需求,积极为企业开展培训,急企业之所急。

2.校企互利原则

校企合作双方互利是校企合作的基础。企业有权优先选拔留用学生,有权根据学生能力对学生就业进行部分淘汰。

3.统一管理原则

校企合作是双项活动,校企双方的利益与责任必须高度统一,必须统一领导、统一管理、统一规划、统一实施、统一检查考评。

4.校企互动原则

各专业定期组织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请企业专家和能工巧匠来校讲座。通过校企互动,学校教师在企业学到了实践知识和能力,企业技术人员增长理论知识,实现理论与实践互补,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

二、领导组织机构

 长:赵育成

副组长:林忠堂、孙本道、郑军吕永湘、冯吉付、曾福高

 员:王继武、杜永明、程敏亮、谢怀年、宇荣泉、石玉国、殷宏波

领导小组主要职责:

1.研究、确立校企合作的指导思想、方式及步骤;

2.领导、组织校企合作的实施工作;

3.建立、完善校企合作的相关制度、机制,加大宣传力度;

4.及时总结经验,加以改进,保证持续提高。

三、基本任务

各专业要建立实质性、专业对口、相对稳定的合作基地。基地应是该行业有一定规模的企事业单位,技术、经营、管理等方面有一定地位。

校企合作基地的基本任务:

1.接受学生参观、生产实习、顶岗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

2.接受教师参观、调研、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3.实现资源共享,互派专业人员讲学、培训;

4.共同参与人才的培养;

5.其它方面的合作。

四、合作模式

校企合作,其根本目的在于通过学校和企业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合作模式可以灵活多样,检验的标准是是否促进了双方共同发展,是否双方满意。

1.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根据各专业特点,聘请行业专家、企业领导与学校教师共同组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明确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确定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的方案,提供市场人才需求信息,参与学校教学计划的制定和调整,根据企业、行业的用工要求及时调整学校的专业计划和实训计划,协助学校确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2.教学见习(跟岗实习、顶岗实习)模式

学生通过一定的在校专业理论学习后,了解合作单位的产品、生产工艺和经营理念及管理制度,提前接受企业文化职业道德和劳动纪律教育,培养学生强烈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到合作企业对企业工作过程、操作流程等进行现场观摩与学习;并安排学生实地参与相关工作,在企业师傅指导下,亲自动手操作,较为系统地掌握岗位工作知识,有效增强协作意识、就业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

3.工学交替模式

企业因用工需求,向学校发出用人订单,并与学校密切合作,校企共同规划与实施的职业教育模式,其方式为学生在学校上理论课,在合作企业接受职业技能训练。

4.合作经营实训基地(产教结合)模式

企业可以利用学校实训设备、场地和实习学生,减少生产成本,获得更大利润;学校可以借助企业产品和技术指导,减少教育成本;学生可以提前接触生产过程,更早、更好地由学生向职工的角色转变,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5.共建校外实习基地模式

学校根据专业设置和实习教学需求,本着“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原则在有发展前景又有合作意向的企业建立校外实习基地。这些基地不仅可成为师生接触社会、了解企业的重要阵地,而且学校可以利用基地的条件培养学生职业素质、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增加专业教师接触专业实践的机会,促进专业教师技能提高;基地也可以从实习生中优先选拔优秀人才,满足企业日益增长的用工需求,达到“双赢”的效果。

6.订单培养模式

订单培养是职业学校与企业就人才供需与培养所达成的契约或合同关系。是由学校根据企业提出人才的数量、知识水平以及职业技能等要求,开设专门的订单班(通常以某企业名称命名,比如:康佳班),培养企业所需相应数量与质量的人才,学生毕业后直接到该企业就业,企业根据双方的协商,向学校支付相关培养费用,用于优秀学生奖学金和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在订单培养中,企业不只是简单地向学校下人才的“订单”,还要与学校共同制订人才培养计划(包括专业设置、课程建设、教学实施、考核鉴定等),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7.合作建立职工培训基地

根据各企业职工培训特点及不同培训方向或培训教学的需要,与相关企业建立三种合作模式的职工培训基地,一是企业独立设定的员工培训基地(培训地点在企业或学校);二是不同企业的培训基地(培训地点在学校或企业);三是特殊员工培训基地(培训地点在学校)。

8.举办校企联谊会及企业家报告会。

学校每年举办校企联谊会,聘请有较高知名度的企业家和劳动模范来校为学生作专题报告,让学生了解企业的需要,尽早为就业做好心理和技能准备。

五、保障措施

1.经费保障:按照示范校重点建设专业建设方案中,各专业校外实习基地运行管理专项资金执行。

2.合作企业实行挂牌,签订协议,仪式明确职责,规范双方的行为。学校保证人才培养质量,保证企业用人的优选权,为企业提供培训、技术等方面的支持。企业保证在设备、场地等条件上的支持及人员的支持,保证学生实训任务的安排。

3.全面推行劳动就业引入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调动学生参与校企合作的主动性。

4.学校制定相关制度规范校企合作工作,明确各部门职责,建立校企合作考核指标和奖惩措施。将开展校企合作工作情况纳入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中,不断检验、改进校企合作工作。

 

 滁州市应用技术学校

                                   2020年9月

 



分享到:

版权所有:滁州市应用技术学校 全椒县职业教育中心   地址:全椒县襄河镇大石潭路   联系电话:0550-5013595   技术支持:学校信息中心   邮政编码:239500  

办公时间:周一至周五 上午 7:30—11:30,下午14:30——17:30(节假日除外) 备案序号:皖ICP备11013823号-2   皖公网安备34112402000256号